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分析在时序抛撒方式下子母弹多体干扰流场特性及其对各舱段弹体气动特性的影响,基于流体控制方程与六自由度刚体运动方程,结合非结构动网格技术,分别对两种时序抛撒方式及后舱子弹单独抛撒方式下的子母弹三维非定常分离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抛撒时序下的分离流场特性及其气动干扰特性,揭示各舱段子弹在不同分离阶段的气动干扰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序抛撒分离过程中各弹体间激波不断地交错干扰,增加了流场结构的复杂性;前舱子弹的激波干扰使得后舱段子弹气动分离参数较低,分离效率较慢,尤其在短时序间隔下,后舱弹体受前舱子弹干扰较为严重,弹体的安全分离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穿甲子弹垂直侵彻防弹钢试验与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了穿甲子弹垂直侵彻高强防弹钢的机理,提出了一个分析靶板极限速度和弹体剩余速度的理论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材料的应变率与热软化效应,结果表明,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很好.分析了失效准则的影响,研究了剪切带温度和靶板耗能随入射速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矢量形式的六自由度弹丸运动方程组出发,推导出了在全部力和全部力矩作用下考虑几何非线性及力和力矩非线性时的弹丸运动方程组,并导出了其用于数值计算的柯西标准形式,得到了攻角和进动角的计算表达式.此动力学模型可用于弹丸大攻角飞行时的弹道计算及某些灵巧弹药(如末敏弹)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利用LS—DYNA软件分析弹体攻角和目标运动对穿甲过程中装药安定性、弹体剩余速度及弹头姿态的影响。在穿甲过程中,弹体速度为300m/s,攻角分别为0°,10°和20°,弹体和目标板选择了考虑应变、应变率和温度效应的Johnson—cook材料模型。结果表明:随攻角的增大,装药局部受力显著增大,弹体剩余速度下降,弹头发生偏转;目标运动使穿甲能力减弱,但目标运动会使装药受到的外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各参数对多爆炸成型弹丸毁伤性能的影响程度,以EFP速度和MEFP发散角为参考序列,以药型罩和装药参数为比较序列,运用灰关联理论对影响MEFP毁伤性能的参数进行了灰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灰关联分析结果完成了MEFP战斗部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较少样本空间前提下,采用灰关联理论可以分析获得影响多爆炸成型弹丸毁伤性能的各因素主次关系,而且经过优化后的MEFP战斗部,大大地提高了EFP的集聚性和毁伤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强柱形战斗部轴向威力,在无壳柱形战斗部底面布置单层离散的预制破片。开展圆柱形TNT装药驱动轴向预制破片飞散试验,获得预制破片的最大初速、飞散角等特征参数;运用LS-DYNA软件对装药驱动预制破片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阐述预制破片群飞散过程;对装药驱动整体平板理论计算公式进行改进,获得预制破片的最大初速。结果表明:破片初速理论计算结果、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随着与装药底部中心距离的加大,破片初速、径向飞散角分别近似呈“抛物线”减小、增大;试验实测、理论计算得到的破片最大初速值超过2500 m/s,试验实测的径向飞散角最大约为22°,而周向飞散角则普遍较小,均值在5°以内。  相似文献   
7.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a novel approach for material nonlinear analysis. This analysis procedure eliminates tedious and lengthy step by step incremental and then iterative procedure adopted classically and gives direct results in the linear as well as in nonlinear range of the material behavior. Use of elastic moduli is eliminated. Instead, stress and strain functions are used as the material input in the analysis procedure. These stress and strain functions are directly derived from the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the material by the method of curve fitting. This way, the whole stress-strain diagram is utilized in the analysis which naturally exposes the response of structure when loading is in nonlinear range of the material behavior. It is found that it is an excellent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adopted so far for material nonlinear analysis which gives very accurate results, easy to adopt and simple in calculations. The method eliminates all types of linearity assumptions in basic derivations of equations and hence, eliminates all types of possibility of errors in the analysis procedure as well. As it is required to know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structural body by proper modelling and structural idealization, the proposed analysis approach can be regarded as stress-based analysis procedure. Basic problems such as uniaxial problem, beam bending, and torsion problems are solved. It is found that approach is very suitable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fracture mechanics. Energy release rate for plate with center crack and double cantilever beam specimen is also evaluated. The approach solves the fracture problem with relative ease in strength of material style calculations. For all problems,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displacement-based liner theory.  相似文献   
8.
从量子力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到知识移植对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知识移植不仅能够实现创新,甚至可能导致科学的重大发现。如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科学史的总结和归纳来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在当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必须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工程力学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即:生动形象教学法、贴近日常生活事例教学法、贴近具体工程教学法、重大工程事故教学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多铁性磁电智能复合材料的概念、分类及发展现状;总结了两类典型多铁性复合材料的力学问题(包括波动与振动问题、夹杂问题、断裂问题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层状多铁性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特殊性;基于应变介导的磁电耦合机制,阐述了界面断裂力学研究对于层状多铁性复合材料研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指出了该领域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